前沿拓展:品牌防曬霜
對于美妝行業(yè)而言,2019 年是標志性的一年。從大型美妝公司進行技術收購,比如聯(lián)合利華(Unilever)以 5 億美元收購日本美妝公司 Tatcha,以及資生堂(Shiseido)以 8.45 億美元的高價收購新興清潔美妝品牌 Drunk Elephant,到全行業(yè)推廣定制化產品和體驗,擁有強大技術實力的美妝品牌將繼續(xù)其在 2019 年的強勁勢頭,改變整個美妝行業(yè)。
從虛擬試妝到成分透明化,科技發(fā)展正在美妝行業(yè)留下屬于自己的印記。2019 年,一些已經將高科技引入了產品開發(fā)、制造、定價和分銷、營銷和銷售,以及用戶體驗之中,可以預見的是,科技還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在這份報告中,我們聚焦于美妝各個領域的新創(chuàng)新,并重點介紹 2020 年值得關注的幾大行業(yè)趨勢。
產品開發(fā)互聯(lián)型美妝系統(tǒng)興起

來源: CB Insights
美妝設備正在變得越來越智能化。根據 CB Insights 的分析團隊,美妝設備的市場規(guī)模有望達到 740 億美元。
這里說到的設備,并不只是獨立運行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或者設備。各大品牌正在打造互聯(lián)型美妝系統(tǒng)來實現(xiàn)個性化護膚,收集消費者的行為數(shù)據,并維護用戶對品牌的忠實度。
近年來,歐萊雅(L’Oreal)開發(fā)了可穿戴式傳感器,來跟蹤日曬對皮膚的損傷程度和皮膚的 pH 值變化,旗下的 Clarisonic 也將自己定位成科技驅動的美妝品牌。美妝市場中的其他玩家,比如寶潔(P&G)、強生(Johnson & Johnson)、資生堂(Shiseido)等等,也相繼推出了各自的科技美妝系統(tǒng)。
同時,更多的獨立品牌也在進入美妝設備市場。據彭博社報道,瑞典的美妝個護品牌 Foreo,在 2018 年推出了 AI 設備 Luna Fofo,這款設備通過傳感器測量肌膚的濕潤指數(shù),從而幫助用戶定制日常面部清潔的步驟。據彭博社報道,這家六歲的公司正在考慮以 10 億美元的估值出售。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在 2019 春季新品發(fā)布會上發(fā)布了天貓精靈 Queen 智能語音美妝鏡。美妝鏡采用了 8 英寸的 AF 高清抗污鏡面,同時還有 64 顆專業(yè)美妝級 LED 燈珠。天貓精靈 Queen 智能語音美妝鏡可通過喚醒天貓精靈進行開關,并支持天貓精靈所有的口令功能。中國的曠視科技推出了“美麗指數(shù)”這一功能,基于機器視覺這個功能可以為攝像頭對面的人的美麗程度打分。
來源:Hack & Craft
大型美妝公司大力孵化新型品牌,增加技術收購

來源: CB Insights
私有美妝品牌的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美國美妝行業(yè)的整體發(fā)展速度,新的獨立品牌不斷涌現(xiàn),盡管如此,大型美妝公司并不會輕易讓出市場份額。
近年來,美妝公司的孵化和收購活動出現(xiàn)了顯著增長。在 Seed Beauty 成功孵化 ColourPop 和 Kylie Cosmetics 等品牌后,大型美妝公司紛紛開始了各自的孵化計劃,比如露華濃的 Flesh, 歐萊雅的 Seed Phytonutrients 和聯(lián)合利華的 Skinsei 等。
美妝公司的加速器數(shù)量和旗下資金也有所增加。2016 年以來,絲芙蘭(Sephora) Accelerate 一直在投資并支持女性創(chuàng)始人。歐萊雅則提出了包括“開放創(chuàng)新計劃”、“數(shù)字下一代女性”計劃在內的倡議,并發(fā)起了其下風投基金 L'Oreal BOLD。
后Fenty社會:擴大包容美的定義
來源: CB Insights
自歌手蕾哈娜于 2017 年推出美妝品牌 Fenty Beauty 之后,“包容美力”已成為美妝行業(yè)的流行詞,“包容美力”這一詞條代表著超越了文化上公認的美容標準,將以前不屬于目標消費者群體的那些人納入到目標人群中,讓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打扮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這樣一來,美妝業(yè)將越來越有可能迎合一些“小眾”群體的需求。
在下文中,我們對這一市場進行了簡要概述,它們已經成為“包容美力”概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男性護理
一直以來,女性一直是美妝行業(yè)的主要目標群體;現(xiàn)在針對男性的個護產品正在變得越來越多。在自 2016 年聯(lián)合利華以 10 億美元收購 Dollar Shave Club 以來,男性個人護理品牌的收購活動與日俱增。與此同時,市場上涌現(xiàn)出了包括獨角獸 Hims 和其他比如 Hawthorne 和 Lumin 等品牌在內的大量針對年輕男性的個人護理品牌。
相關數(shù)據表明,從 2010 年起,中國國內男性護膚品及美妝用品每年銷量以同比增長 20% 以上增長,“他”經濟時代崛起。許多國產品牌都紛紛加碼男士護膚市場,在中國男性護膚品牌銷量排名 TOP 10 中,高夫摘得桂冠,杰威爾、御泥坊男士等新興品牌也榜上有名。大寶、自然堂等知名傳統(tǒng)品牌在線上的銷量也有不俗的表現(xiàn)。
中性別美妝產品
“男孩美”和中性別美妝產品正在出現(xiàn),并加入了“包容美力”的大軍中。Asos、Calvin Klein、圣羅蘭(Yves Saint Laurent)、倩碧(Clinique) 等公司均有為男性提供的美妝產品,Context 之類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及包括 MAC、Tom Ford 和 Marc Jacobs 在內的知名美妝品牌都推出了中性別美妝產品系列。
有色人種
除了前面提到的 Fenty Beauty 之外,近期還出現(xiàn)了其他一些聚焦于“包容美力”的品牌:Mented Cosmetics、Urban Skin Rx、Live Tinted 等。美妝公司還在思考如何針對特定地域的人群推出美妝產品。如拉丁裔消費者在美妝業(yè)已經成為了越來越重要的消費群體,2005 年以來,拉丁裔的整體收入提高了 30%, 45% 的美籍拉丁裔女性不到 18 歲,這就意味著這個群體在未來將成為美妝產品的購買主力之一。因此,美妝公司急需要考慮到不同種族的消費者群體之間存在的不同的消費特征。
來源:Mented
嬰兒潮期間出生的群體
盡管美妝業(yè)的市場營銷目標主要聚焦于千禧一代(出生年份在 1980-1994 年之間)和 Z 一代(95 后),但嬰兒潮一代(出生年份在 1940-1959 年之間) 也存在巨大的需求。

據美國退休人員協(xié)會(AARP)報告,40 歲以上的女性中有 70% 希望能看到更多針對前更年期和更年期女性的美妝產品。74% 的嬰兒潮一代認為市場上的廣告沒有充分地代表他們的年齡層。
青少年、少年和兒童
2018 年,Pai Skincare、Dr. Barbara Sturm 等護膚品牌,已經推出了嬰幼兒和兒童護膚產品。面向 Z 一代(95 后)的品牌也在不斷增加,如英國的 Plenaire 和 Millie Bobby Brown 推出的品牌 Florence by Mills,近已登陸烏爾塔(Ulta)銷售平臺。
美妝走向國際化和本土化

來源: CB Insights
2011年,絲芙蘭(Sephora)開始在美國引進韓國的護膚品牌 Dr. Jart+,自此西方消費者就開始了對韓妝的追求。與此同時,大眾的注意力正轉向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的美妝產品。美妝品牌都在開發(fā)針對各自國內市場的品牌,同時也在將這些產品出口到其他。
在這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市場,得益于先進的移動技術和科技巨頭,中國成為了孕育虛擬美妝的溫床,我們會在后文提到。在印度尼西亞,清真美妝市場也在蓬勃發(fā)展。
生產循證型皮膚分析

來源: CB Insights
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采用 AI 和其他技術來提供個性化護膚建議,皮膚護理技術在 2018 年風靡一時。科技品牌正在聚焦于循證型皮膚分析,來追蹤皮膚的變化。如初由 New Kinpo Group 于 2016 年推出的 HiMirror 是一款 Amazon Alexa 聲控智能鏡子,基于 AI 和增強現(xiàn)實功能,可對用戶皮膚狀況進行分析,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建議,以及增強現(xiàn)實試妝。
各大公司還在積極開發(fā)自己的個性化皮膚系統(tǒng)。寶潔在 2019 年的 CES 上展出了其 Opté Precision Skincare System,可以檢測出臉上的瑕疵,并為用戶提出將特定的化妝品使用到對應的瑕疵上的建議,以避免浪費化妝品。

來源:Dazed Digital
美妝始于實驗室和農場

來源: CB Insights
從食品到美妝產品,植物成分已經席卷了大眾消費品行業(yè)。
成分采購,是美妝品牌,尤其是專注于“天然”或有機美妝品牌的主要關注點。為更好控制原料供應鏈,并減輕潛在風險,許多天然美妝品牌通過與農場合作,將其作為實驗室,并進行業(yè)務垂直整合。
如 Juice Beauty、Tata Harper 和 Beekman 1802等目前流行的自然美妝品牌,正通過租用或購買農場等方式,推動“從農場到面部(farm-to-face)”運動。中國新創(chuàng)純露類品牌 DAISY SKY 自 2019 年入駐天貓迅速成長,成為美妝界的黑馬,不僅斬獲馬來西亞《姊妹》企業(yè)明日之星獎,還入選了“美妝奧斯卡” Beauty Awards 美妝大賞。DAISY SKY 通過和以全部采用生態(tài)種植著稱的 Enio Bonchev 莊園合作長期契約種植,建立醫(yī)藥級的生物實驗室,探索有的護膚方案。
美妝制造業(yè)掀起并購熱潮
來源: CB Insights
圍繞美妝行業(yè)并購的話題一直集中在獨立品牌和數(shù)字本土品牌上。而近來,技術并購有可能在美妝業(yè)掀起下一波熱潮。去年,康奈爾資本(Cornell Capital)收購了專門從事美妝和保健行業(yè)的制造和定制配方的加拿大公司 KDC(Knowlton Development Corporation)。包裝配出系統(tǒng)、和活性包裝解決方案的 Aptar(阿普塔)宣布收購 3 家中國比優(yōu)特(BTY)實體公司的 49% 的股權,三家公司分別為蘇州興廣五金制品、宿遷興廣金屬科技有限公司和蘇州比優(yōu)特(三家公司合稱“比優(yōu)特”)。比優(yōu)特是中國領先的美容行業(yè)全彩妝包裝解決方案制造商。該次投資有利于阿普塔更好地利用亞洲彩妝市場的增長潛力,同時進一步增強阿普塔服務彩妝市場客戶的能力。中國日化企業(yè)云南白藥斥資 7.3 億港元認購了控股子公司萬隆。
為何在制造方面的并購會有這種增長呢?我們認為,一方面是私募股權公司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美妝產業(yè)泡沫,更傾向于在非表面的技術上下注;另一方面,是由于供應鏈技術的興起,及與可持續(xù)包裝有關的問題一直以來受到關注,市場玩家會在制造環(huán)節(jié)上更加注意。
在可持續(xù)包裝上的競爭

來源: CB Insights
如今,“清潔”美妝涉及的不僅是消費者產品中的成分,還有生產和包裝方式。
千禧一代和 Z 一代消費者,正在引領消費品包裝行業(yè)的轉變,遠離一次性塑料。隨著歐盟成員國政府的監(jiān)管力度加大,以及美國某些州促使采用具有可持續(xù)性的替代產品,這種轉變還在加速。聯(lián)合利華已經承諾到 2025 年減少塑料的使用量,特別是將“新塑料”的使用量減少一半。
許多獨立品牌也加入了這一行列。Humankind 旗下的 Lerer Hippeau 提供的個人護理產品,如體香劑,就使用了可重復充裝瓶包裝。
在這“綠色經濟”到來的時刻,不少中國美妝護膚品牌也開始跟隨環(huán)保潮流行動起來,將“可持續(xù)”引入到自身的產品包裝中去。如上海家化旗下的佰草集四成以上的產品使用的外包裝是可回收降解的,產品紙盒包裝全采用再生紙工藝。近幾年大火的林清軒,從植樹造林到可降解的產品外包裝設計,再到空瓶換購活動,再到“零膠帶”的快遞盒子,無一不是在默默踐行綠色環(huán)保理念。
定價和分銷透明的定價模式和平價品牌的興起

來源: CB Insights
雖然知名美妝品牌發(fā)展迅速,但隨著消費者對美妝透明度的需求達到,已經出現(xiàn)了更加實惠的定價模式。如 Deciem 旗下的時尚護膚品牌 The Ordinary 強調高度透明性,這里的透明性不只限于產品成分,還包括價格透明。通過使用制造成本相對較低但技術成熟的成分,可將產品的價格壓低。
零售商絲芙蘭是另一個很好的例子,現(xiàn)在的絲芙蘭店中在售的絲芙蘭系列,包括化妝品、護理、香水、美妝工具,都在價格和庫存的同時,也可以吸引顧客。將自家產品作為美妝行業(yè)的入門,絲芙蘭為顧客打造了一種“雖然現(xiàn)在用著絲芙蘭自家品牌,但是日后顧客們一定可以用上”的感覺。
非傳統(tǒng)型零售商

來源: CB Insights
只能在百貨公司買到高端美妝產品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絲芙蘭和烏爾塔(Ulta)之類的零售商已經模糊了和“平價”之間的界限,大量替代型零售商正積極進入美妝零售業(yè)。
下面,我們概述了一些迅速改變整個美妝零售業(yè)的替代型零售商。
服裝零售商
時裝品牌在其現(xiàn)有產品的基礎上新增了美妝產品,直接與絲芙蘭等美妝零售商競爭。Anthropologie、Urban Outfitters、Madewell 等也已進軍美妝業(yè),以豐富其商品線。
亞馬遜
從 2018 年成立 Indie Beauty Shop(自營美妝店),到與 Lady Gaga 的 Haus Labs 品牌建立分銷合作關系,再到為專業(yè)美發(fā)師開拓線上市場,亞馬遜進軍美妝電商的野心已昭然若揭。
下一代線下分銷:美妝間和自動販賣機
中國的無人零售商店,以及技術支持的美妝間,都可以作為個人護理產品的新銷售點。從 Bingobox 到 F5 Future Store ,中國許多獲得風險投資支持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已經推出了全自動便利店,以及總部位于北京的 17Beauty 已經在北京和上海運營了高科技“美妝間”。這些高科技“美妝間”往往位于人流密集處,如商場、辦公樓等地,客戶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房間,然后可以通過美妝間中的面部識別系統(tǒng),獲得個性化的美妝建議,并使用房間中提供的化妝品化妝、補妝、做頭發(fā)等等。

與網紅和名人建立合作伙伴關系
網紅創(chuàng)立的美妝品牌可以為零售商帶來競爭優(yōu)勢。如 Lady Gaga 創(chuàng)立的品牌 Haus Labs 和 Tracee Ellis Ross 創(chuàng)立的品牌 Pattern Beauty 分別與零售商亞馬遜和烏爾塔(Ulta)推出。
國內美妝界中,把這種玩法運用的爐火純青的非“日記”莫屬。在小紅書、B 站以及微信、微博等多元化渠道中,日記采用分層投放——明星負責引流,將粉絲經濟大化;美妝 KOL 負責為產品鍍金,分享安利產品,進一步加深品牌的影響力;后素人通過軟件分享自己的使用心得,進行二次傳播,加固了品牌信譽度。
營銷和銷售美妝+養(yǎng)生
來源: CB Insights
美妝與養(yǎng)生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因而美妝產品和體驗越來越多地與養(yǎng)生經濟中的各個部門產生聯(lián)系。
維生素和保健品
新興企業(yè)越來越多地提供維生素和保健品,并強調這些產品對減肥、護膚和美發(fā)等的好處。投資方面也反映了這一趨勢,比如 Vital Proteins、Moon Juice 、Love Wellness 和 HUM Nutrition 等結合美妝、私密護理、女性健康的保健品解決方案公司近都有融資支持。
健身
從運動美妝概念的興起,到 ClassPass 等公司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推出美妝和健身服務,美妝和健身越來越與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今年早些時候,Lululemon 推出了個人護理品牌,旗下經營從 18 美元的干性洗發(fā)水到 48 美元的面部保濕霜等各類運動后產品。
醫(yī)藥
盡管整形手術在美國依然是個敏感的話題,但亞洲市場早就接受了這種做法。外國人想要去韓國整容是不是很難?你可以試試 Eunogo,它的虛擬助手可以幫你預約韓國整形醫(yī)生。中國的醫(yī)美手術應用更美,還有面向對整形手術感興趣的消費者推出的網絡社交平臺新氧,都反映著醫(yī)美行業(yè)在亞洲的興起。而西方市場也正在追趕中,比如初創(chuàng)公司 Alchemy 43。
旅游和酒店業(yè)
旅游和酒店聽起來和美妝似乎毫不沾邊,但是旅游和酒店業(yè)與美妝業(yè)的交集,正在因為人們更加注重旅途中的健康和美麗而增大。如 Sunday Riley 和 Elemis(于 2019 年 1 月被歐舒丹收購)等美妝品牌已與美國聯(lián)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s)和英國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這些航空公司將為他們的商務旅客提供對應品牌的旅途美妝包,這也將是美妝品牌日后發(fā)展的重要渠道。
大型科技公司進軍美妝業(yè)
來源: CB Insights
美妝和科技的聯(lián)系也越來越緊密。歐萊雅、烏爾塔(Ulta)、資生堂等都在通過收購活動來增強技術實力。谷歌、亞馬遜、Facebook 和 Apple 等科技巨頭則通過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消費者的洞悉、電商等形式追求更高的利潤。
在下文,我們會提到一些大型科技和美妝業(yè)的合作領域。
線上美妝產品零售渠道
雖然亞馬遜在建立美妝零售渠道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 Instagram 對美妝行業(yè)的影響已變得舉足輕重。Instagram 以照片共享為中心的平臺早就上線了很多以社交和數(shù)字本土化為核心的品牌。今年早些時候,Instagram 在其應用程序中新增了線上購物 shoppable post 的應用內結賬功能,并且其已有增強現(xiàn)實購物和新產品上市提醒等功能。
語音助手
語音助手為大型科技公司和美妝公司提供了很多合作機會。亞馬遜、Apple 和谷歌已經推出了自己的虛擬助手,這些公司正在大力投資聲控智能家居設備。

來源: CB Insights
同時,美妝公司正致力于掌握語音購物功能,如絲芙蘭與谷歌助手(Google Assistant)合作推出了一款應用程序,用戶可以通過谷歌助手預約店內的美妝助手,完成美妝問答,和收聽美妝博主的播客。

來源:Voicebot
其它舉措
谷歌利用其搜索數(shù)據來幫助品牌更好地了解美妝產品消費者的偏好。我們剛剛說了各種各樣的產品,這里我們要說一下防曬霜,防曬霜是大型科技公司越來越關注的另一個新興領域。科技巨頭 IBM 恰好擁有數(shù)量多的防曬霜專利(從2014 至 2019 年)。而歐萊雅與蘋果合作推出了一款 My UV Patch 的產品。這款貼膜與蘋果健康軟件結合,幫助用戶了解紫外線強度。

大型科技公司和美妝公司的未來

來源:CB Insights
除谷歌、Apple、Facebook 和亞馬遜,各大美妝公司還在擴展新的用戶,并與其他科技公司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其合作范圍從個性化購物體驗到基于 AI 的數(shù)字香水模型等。
成分透明
來源: CB Insights
隨著特定的美妝成分與健康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越來越,消費者越來越需要對產品成分有更深入的了解。
聯(lián)合利華(Unilever)、寶潔(P&G)和塔吉特(Target)等正通過收購、加速器、內部品牌孵化來迎合這一潮流。
以下是消費品包裝和零售公司應注意的3種成分透明度趨勢。
透明科技
面向消費者的成分應用程序和 B2B 配料智能平臺正在興起,以教育消費者并向品牌和零售商提供美妝成分方面的數(shù)據。
“美麗修行”是國內專業(yè)的查詢化妝品成分的 APP,儲備了 200 多萬個護膚產品成分,主打產品成分分析+以用戶膚質為基準。公開數(shù)據顯示,發(fā)展3年以來,該 App 已累積用戶 1000 萬,微信公眾號也擁有 100 萬+微信粉絲,而且超過 40% 的粉絲來自老用戶的社交裂變轉化,這也說明了用戶對成分的關注越來越多。
生物技術成分
美妝業(yè)與生物科技業(yè)間已有合作。生物科技公司在通過新成分創(chuàng)新,來滿足美妝公司的需求,包括無動物膠原蛋白(創(chuàng)業(yè)公司 Geltor)、利用甘蔗萃取的角鯊烷(Amyris 旗下的 Biossance)、來源正當?shù)慕堑鞍祝╒irtue Labs)、用于護膚的蠶絲蛋白(Silk Therapeutics, AMSilk 和 Bolt Threads 旗下的 Eighteen B)等。
國內生物美妝品牌 VIGOR TIME 緊跟生物美妝的趨勢,采用生物活性蛋白為核心成分,研發(fā)出了高純度生物活性蛋白核心技術。其品牌母公司諾亞生命專注于生命科學的轉化應用領域,聯(lián)合中科院及多個生物科研機構人才,搭建生物抗衰全平臺,是中國生物抗衰類美妝的領軍企業(yè)。
新的成分來源標準和道德要求
從“”護膚到“清真”美妝,各大品牌都在尋找除“有機”和“未經過動物實驗”以外,新的可持續(xù)來源標準以及道德要求。相關標準、要求和合作關系,可以幫助消費者解決“”產品相關的困惑。
成分透明的未來
美國即將出臺的法規(guī)表明,更高的成分透明度已迫在眉睫。歐盟已經禁止使用帶有“不添加”字樣的營銷語。此舉表明,目前流行的一些營銷語,如“清潔”和“天然”等,會逐漸被淘汰,今后還會為成分制定更加切實的標準。
消費者體驗虛擬試妝

來源: CB Insights
聯(lián)合利華(Unilever)、寶潔(P&G)和塔吉特(Target)等正通過收購、加速器、內部品牌孵化來迎合這一潮流。
在美妝業(yè),虛擬試妝是增強現(xiàn)實技術的佳應用場景之一。
隨著 Perfect Corp 和 Modiface 成為該領域增強現(xiàn)實技術的提供商時,AR 在 2017 年被美妝行業(yè)更廣泛地采用。這項技術可以稱為雙贏。在幫助消費者便利地選擇不同的妝容之外,還幫助品牌和零售商收集各種關于面部特征(如臉型、膚色、皺紋等)的數(shù)據點,幫助零售商確定具有哪些面部特征的人更有可能購買哪類產品。
基于 AR 的購物者追蹤技術,還可以增加移動端的銷量和轉化率,并提高產品知名度。
中國主導虛擬試妝技術
由于中國自拍文化風靡及微信占據主導地位,虛擬試妝服務暴增。美圖秀秀很大程度上帶動了自拍文化。
消費者在試妝之時分享照片的行為,為微信平臺吸引了流量,并增加了口碑曝光度,從而拉動了參與度和銷量。除騰訊外,Perfect Corp 剛剛完成了由阿里巴巴領投的 B 輪融資,將其 YouCam 虛擬試妝技術集成到了阿里巴巴的在線網購平臺天貓和淘寶上。
屈臣氏店面升級,打造了全新彩妝概念店 Colorlab 等個性化區(qū)域。Colorlab 還推出了基于 AR 技術的“虛擬試妝”服務,只要平板電腦識別出消費者的臉,就可以看到自己不同的彩妝上臉果,讓消費者找到適合自己的彩妝。另一個功能——“Skin Test 來試我”為顧客分析皮膚狀態(tài),并提出護膚建議,挑選合適的護膚品。
虛擬試妝技術將如何發(fā)展
顯然,隨著 AR 技術日益成為美妝產品購物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虛擬試妝技術將為美妝業(yè)帶來更加深遠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YouTube 近在其智能手機廣告中發(fā)布了一個試妝應用 AR Beauty Try-On 的 Beta 版,幫助美妝品牌衡量 YouTube 平臺上 20 億月活用戶的消費者參與度。
從水療和沙龍中分離

來源: CB Insights
得益于技術的發(fā)展,美妝服務正在從傳統(tǒng)的水療和沙龍中分離出來。
Drybar 成立于 2008 年,目前已有 90 多家門店,僅提供美發(fā)造型服務,顛覆了傳統(tǒng)的沙龍模式。
除頭發(fā)護理之外,Heyday、FaceGym、SkinLaundry 等公司也提供按需面部護理,而 Glamsquad 等創(chuàng)業(yè)公司提供造型師上門服務,到顧客的家里或辦公室提供美妝、美發(fā)或美甲服務。除沙龍和水療外,醫(yī)美和保健服務也獨立了出來。
結論要了解美妝行業(yè)未來的發(fā)展趨勢,了解大環(huán)境至關重要。
我們要在更廣泛的文化環(huán)境變遷中思考。如日本的二手市場甚至開始沖擊美妝行業(yè),這反映了可持續(xù)性對帶來的影響。美妝業(yè)正在向街頭服飾領域取經,如推出限量版產品和聯(lián)名款。顯然,本地化將繼續(xù)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按照現(xiàn)在零售行業(yè)的大環(huán)境和消費者傾向的來說,美妝零售和電子商務還會進一步發(fā)展。
除文化轉變以外,性政治環(huán)境也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從脫歐事件對英國美妝品牌的影響、到中國對個人護理品用及成分征收關稅的舉措,性政治事件也將繼續(xù)產生重要影響。
當然,還要關注法規(guī)和公司為提高透明度所采取的舉措和科技的進步。包括 AI、3D 打?。ū热?Mink 開始接受對世界上第一款 3D 化妝品打印機的預售)乃至區(qū)塊鏈在內的技術將繼續(xù)讓美妝產品的生命周期更加高,更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雖然有了各種應用,但還要解決美妝業(yè)的供應鏈問題和運營率低下的問題。
在短期壓力和長期變化的夾擊下,美妝業(yè)自 2019 年起,將值得關注。
拓展知識:品牌防曬霜
說起藥妝的話,可能很多人會想起韓國和日本,因為日韓的藥妝店尤為地多。但是在藥妝界,論有一定品牌歷史、產品用實力說話,我還是會想到西班牙品牌ISDIN怡思丁。下面我?guī)Т蠹襾砜匆幌骡级∽o膚品怎么樣?怡思丁護膚品怎么樣
怡思丁,西班牙第一藥妝品牌。1975年,在巴塞羅那,西班牙大的時尚品集團PUIG和百年制藥世家ESTEVE聯(lián)手創(chuàng)立ISDIN,已經有40年的歷史。兼具堅實的醫(yī)藥技術背景和卓越的專業(yè)護膚知識,以醫(yī)藥的標準生產護膚品,產品上市前均會經過嚴格的臨床測試,以產品的有性。品牌因為有了時間的沉淀,其產品涵蓋預防、日常護理、保養(yǎng)、和修復各個層面,不管是在普通消費者還是在各大明星中,產品口碑都很好。今天給大家講幾款它家的“明星產品”。
怡思丁明星產品盤點
①ISDIN安瓶精華
第一名當然屬于它家的安瓶了。安瓶的設計隔絕空氣,防止活性成分養(yǎng)化,棕色的外瓶減少了紫外線的干擾,安瓶使用了高濃度VC抗氧化藥劑,果特別。安瓶可以增加膠原蛋白,讓皮膚富有彈性,密集補水保濕。它的味道很小清新,清油質地很絲滑,上臉很溫和,不辣眼睛,保濕果很贊,上臉后肌膚整天都是水潤透亮的,看起來是油狀的,但其實一點度不油膩,一支精華可以用三到四次,采用少量多次按壓上臉的方法,吸收很快,涂抹后臉部會呈現(xiàn)出的光澤肌。
②ISDIN水感防曬霜
說起怡思丁,我第一次知道這個品牌的時候是因為它家的防曬霜,可能不止是我,大家都知道它家的防曬吧,畢竟怡思丁名聲響的就是防曬。怡思丁防曬是西班牙花樣游泳隊指定合作防曬品牌。官方宣稱這款防曬霜是水做的,配方中除了添加了一點點硅油(清爽的油),沒有其他任何油分,說白了這個防曬霜就是保濕水+化學防曬成分。質地清透,無色透明啫喱質地,輕輕一抹瞬間就吸收了,沒有傳統(tǒng)防曬霜的油膩和厚重感,關鍵還能防水防汗,很適合夏季和戶外活動的時候使用。
③怡思丁清透無感寶寶防曬噴霧
第三名頒給怡思丁清透無感寶寶防曬噴霧,它是西班牙藥房的人氣寶貝。夏天的陽光十分毒辣,孩子出門可不能沒有一點防護,畢竟小孩子的皮膚更加嬌嫩,這款兒童防曬噴霧如水透明的質地,無色無味不起白,特別適合小孩子出游使用。這款兒童防曬噴霧通過兒科醫(yī)生檢驗與推薦,就算是不小心噴到手上被寶寶揉進眼睛或者其他的直接接觸,都是無毒無害沒有關系的,作為知名的西班牙藥妝品牌,還是值得信賴的~
④怡思丁祛疤膏
記得很小時候被開水燙到,還好面積不是很大,時間過了很久,疤痕也淡了許多??目呐雠霾恍⌒牡脑挘軅罅粝掳毯酆苷?,但是如果靠自愈時間又很長。剛好怡思丁家有一款修復霜,也是明星產品的它究竟有多厲害?產品上市前都會有嚴格的臨床測試,所以這款修復霜致敏性低。含有積雪草提取物和玫瑰果油等有成分,可以起到舒緩作用,有修復疤痕。那第四名就頒給怡思丁的肌膚再生疤痕修復霜。
怡思丁作為西班牙40年實力藥妝底蘊的品牌,每個藥妝店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堪稱國民品牌,連國際時尚超模、各路明星和美妝達人都為它打call!
怡思丁有幾個系列
1、怡思丁之預防系列寶寶護臀霜,預防紅屁屁。這款護臀霜,不含防腐劑、色素、乳化劑,幾乎沒有任何刺激成分,溫和。寶寶的紅屁屁一般使用3天就能得到很好的緩解。1支100ml,很耐用哦。
2、怡思丁之日常護理系列怡思丁旗下有沐浴露、乳液、卸妝水,口碑都很高。但今天著重講它的明星防曬單品。水感防曬乳液和氣感防曬噴霧,產品質地跟名字一樣,防曬乳液水潤,完全不油膩,防曬噴霧很細膩,噴身體很方便,兩者搭配使用,無論是出門還是日常用都能滿足。
3、怡思丁之保養(yǎng)日常的水乳防曬也是基礎保養(yǎng),但始終是我懂女人心,這里的保養(yǎng)指的是預防衰老。怡思丁家的,左旋C安瓶,每支2ML,很耐用,所有膚質適用,可幫助該曬皮膚暗黃、松弛、細紋等問題。設計超有任性,自帶保護太,開封后24小時內都可以保持產品的高活性。
4、怡思丁之修復說去這款產品,會不由自主的覺得怡思丁很貼心,俗話說“吃奶的勁兒”,很多媽媽在開始哺乳的時候,就會有乳頭龜裂的痛苦,一邊幸福的喂奶一邊咬著牙哭。這款乳頭修復凝膠,可以緩解疼痛,促進傷口愈合,性經過嚴格檢測,無論是寶寶嘴里還是擦在媽媽身上,均無傷害。
西班牙護膚品牌盤點
1、Martiderm:Martiderm應該算是西班牙市場上初銷售安瓶包裝的品牌了,其初前身是MartiTor藥房,由西班牙藥劑師創(chuàng)立于1952年。家族第二代于1997年創(chuàng)立了Martiderm品牌。
2、Sensilis:Sensilis是有Dermofram公司1942年創(chuàng)立,1972年取得西班牙化妝品制造許可。他們家比較被人熟悉的單品可能是粉底液,卸妝霜,磨砂膏等產品。
3、Sesderma:Sesderma是皮膚科醫(yī)生Dr.GabrielSerrano創(chuàng)立,是一家專業(yè)的皮膚醫(yī)學以及美容科學研發(fā)機構,目前已經成立有27年的歷史了。Sesderma除了有安瓶類產品之外,還有覆蓋了抗老,抗炎,抗氧化,美白,光老化修復等等功的各種單品,基本上日常所需求的護膚訴求都能找到合適的產品對應。而且基本上精華類產品都使用了微脂囊技術,不僅能促進成分吸收,還能獲得相對清爽的使用感。
4、Singuladerm:Singuladerm是1987年創(chuàng)立的,核心技術主要圍繞著抗老,抗皺,敏感肌膚防護等領域的護膚品公司。
5、ISDIN:ISDIN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了,產品線幾乎涵蓋了從頭到腳,甚至包含口服類產品(例如口服的防曬膠囊等)。我開始知道這個牌子是因為防曬。本身ISDIN也具有安瓶類精華產品,例如VC類安瓶,新的產品應該是日夜安瓶。
還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點擊 【在線咨詢】